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gsbgvbghfhgt6vbp8hgw
迅雷网盘链接:https://pan.xunlei.com/59864p8hgw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志愿军存亡之战》剧情解析详细介绍大全集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志愿军存亡之战》剧情解析详细介绍大全集的知识,包括大渡河战役:红军的生死存亡之战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大渡河战役:红军的生死存亡之战
1、大渡河战役:红军的生死存亡之战
2、大渡河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一场惊心动魄的作战,也是人民军队战史上一场生死存亡的作战。此役主要包括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战斗两个部分,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又一关键之战。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为彻底粉碎蒋介石企图凭借大渡河消灭中央红军的目的,红军先遣队于24日突然袭占大渡河南岸安顺场渡口,歼敌2个连,缴获渡船1只,控制了南岸渡口。次日,由红1团第2连17人组成的突击队强攻占领了北岸渡口,打垮了敌人的反扑。但由于追敌逼近,缺乏渡河工具,毛泽东和中革军委领导果断决定兵分两路,夹江而上夺取泸定桥,保证大军渡江。29日下午4时,由红4团22名官兵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弹雨,攀着13条铁链,冲过大渡河,夺取了泸定桥。后续部队立即渡河攻克泸定城,歼灭守敌一个团。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大渡河战役的胜利,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通道,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歼灭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粉碎了蒋介石妄想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美梦。
3、强渡江河作战始终是陆军面临的一大难题。进攻方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对河流的水文、地质等情况特别是渡河点以及敌军设防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之后,方能制定出正确的作战方案。1935年5月,中央红军通过彝族区后,被天险大渡河挡住去路。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统领大军在大渡河边,就是因为对背水作战、渡水作战的特殊性认识不清、准备不足,被清军围歼于安顺场地区。蒋介石见中央红军走进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狂妄叫嚣着要使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其实,和72年前的石达开相比,中央红军所面临的形势要严峻得多。蒋介石调集重兵围追堵截,并制定了把中央红军封锁在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予以“根本歼灭”的作战计划。对于石达开兵败大渡河,毛泽东同样清楚。5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会理召开了著名的铁厂会议,就如何突破大渡河防线做了周密部署。毛泽东坚定地说,我们不做石达开第二!中央红军过彝区时恪守民族平等政策,并深入当地老百姓家中进行耐心访查,赢得当地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为抢渡大渡河做好了先期准备。原国民党24军参谋长张伯言回忆:“当时拾得红军行进路线略图,沿途大小路径里程、村落居民,注解非常详细,好似战前专人勘察一样。”红军情报全面准确,与人民鱼水情深,牢牢把握住了战略主动,战略部署思虑深远,战术执行雷霆万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战争的历史是后来者研究战争、审视战争、把握战争的不竭财富,我们只有注重加强研读战史战例,才能以史为鉴、知史明智。
4、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事情总是在起变化,周全的方案有时也难免要临机调整。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确实是险之又险。大渡河水势凶猛,河宽约300米,河中心水深30米,水流异常湍急,自古就是兵家谈之色变的险地。国民党军实行“坚壁清野”政策,在大渡河上下游严密布防,并将船只、粮食等物资统统搜走。红军先遣队顺利渡河后,大部队渡河缺乏工具,共有3只木船(缴获的1只、在渡口下游找到2只),最多只能坐40人,往返一次需要几十分钟,几万大军如果只靠3只木船来渡河,不知要多少时日,而架桥在时间和条件上也都不允许,情况十分危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于5月26日中午赶到安顺场,在仔细了解了情况后,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红军沿大渡河两岸赶向距安顺场160公里的泸定桥。毛泽东和中革军委决定分兵两路,红1师和干部团为右纵队,循大渡河左岸前进;红1军团部、2师主力和5军团为左纵队,循大渡河右岸前进。两岸部队互相策应,溯河而上,夺取泸定桥。军委纵队和其余部队从泸定桥过河。当今时代,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赢得战争就更要在应变中适应战争,切实做好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预案,并在军事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特别是在战场情况发生突变巨变时,指挥员要快速反应、冷静处理,准确分析判断情况、及时调整作战方案,做好临机决策,以决策优势赢得战场主动。
5、中国古代兵家讲,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兵情主速,乘人之不及。恩格斯也曾指出“时间就是军队”。计划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时,中革军委果断地决定避实就虚,声东击西,利用敌人的错误估计,把敌军兵力较弱的安顺场作为强渡大渡河的突破口;同时另派一支小部队伪装主力红军,走宁雅大道前往大树堡,大造声势,以吸引和迷惑富林之敌,掩护主力红军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中央红军面对渡船太少的实际,决定分两路北上泸定桥。敌军也急调兵力开往泸定桥。谁先一步到,谁就夺得先机。中央红军迅速作出反应:提前一天夺桥!命令由“十万火急”变成“万万火急”。28日,在红4团向泸定桥急行军的时候,对岸川军也在向泸定桥增援,红4团几乎是在与敌人隔河赛跑。雨夜行军,突然对岸增援的敌军点燃了火把,红4团领导灵机一动决定也点起火把,让敌人误以为是他们的同伙。后来对岸敌人累得不行只好宿营了,红4团还在拼命往前赶。一昼夜,红4团边打边走急行军240里!终于29日清晨赶在敌人前面到了泸定桥。兵贵神速,就是要以快制胜,最难得的是时间,最易失的是战机。现代战争首战即决战,发现即摧毁,这就要求我们未来作战要精准计算时间、运用时间、争取时间,切实提升部队快速反应快速打击能力。
6、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大渡河战役,红军广大官兵凭着对中国革命的无限忠诚,发扬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激流里勇进、险路上飙行、铁索间强攻,与困难斗争、与时间赛跑、与敌人战斗。红4团急行军240里,创下了一昼夜世界陆军徒步行军纪录;强渡大渡河的17名勇士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壮举,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地77名船工“人歇船不歇”连续摆渡7天7夜,为夺取泸定桥赢得宝贵的时间;飞夺泸定桥的22名突击队员面对弹雨,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夺取了大桥,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通道,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神炮手”赵章成在17名勇士前进受阻的情况下,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4发4中,压制了敌人火力,为强渡大渡河立下了汗马功劳。聂荣臻曾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有敌人根本不能和我们相比的政治素质和以劣胜优的机动灵活的战术素养,特别是我军指战员那种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中国革命的伟大的牺牲精神,所以有时能绝处逢生,再开得胜之旗,重结必胜之果。从强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红军不仅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而且创造了人类挑战极限的奇迹,这是坚定信念支撑下精神抖擞的进军。今天,我们的物质保障相较以往有了巨大提升,但是我们的顽强意志、必胜信念不能丢,这样我们不但能在“顺境”中所向披靡,更能在“逆境”中出奇制胜。
二、太平军如何打赢“三河大捷”这场生死存亡之战
1、说到太平天国时期的太平军打的三河大捷很多网友应该知道这场战役其实打得挺过瘾的,前前后后的故事也非常的多,其实三河大捷可以说是太平军当时生死存亡的一场战役了,但是最后也还是打赢了,那么这太平军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
2、1858年11月,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战死于安徽三河镇,湘军精锐伤亡惨重,湘军大佬胡林翼闻讯后吐血晕倒、曾国藩绝食数日。太平军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一战成名,获封王爵,挽回了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的颓势,让太平天国政权得以续命数年,史称三河大捷。
3、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层公开决裂,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等在内的数万人被杀,翼王石达开率军出走,太平军元气大伤节节败退,势力范围不断缩小。可以说1858年的三河镇之战,是决定太平天国生死存亡的一战,太平军胜利还能继承坚持,一旦败了天京就会受到两面夹击。而太平军能取得三河大捷一是陈玉成未雨绸缪、谋略得当;二是因为清军内部矛盾,使得李续宾孤立无援。
4、李续宾湘军第一悍将,从军以来屡次击败太平军主力,获封挚勇巴图鲁名号;1858年5月19日,李续宾攻克已经被太平军占据5年之久的军事重镇九江,闻名天下。1858年8月23日太平军攻占庐州城,清廷害怕太平军再次进行进行北伐,因此急调李续宾收复庐州。李续宾率8000余人从湖北出发,一个月内连克安徽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四县,兵临三河镇下,看似李续宾气势如虹,但是已经埋下了败亡的结局。
5、李续宾打仗虽然是一把好手,但是不懂官场规矩、不会迎合上官,特别瞧不起能力平庸、依靠家族势力成为高官的湖广总督官文,遭到官文记恨。之前官文一直没整治李续宾是因为中间有湘军大佬、湖北巡抚胡林翼周旋;胡林翼是一个精通官场交际的能人,是湘军中唯一能摆平各路满族权贵的人物,官文对他言听计从,但是就在李续宾急需援军的关键时刻,胡林翼因为母亲去世丁忧回家了。
6、李续宾一共就带了8000余人进入安徽,攻城的损伤再加上分兵驻守,到三河镇的时候身边只剩6000人。李续宾当时就意识到危险,马上向官文求援,但是胡林翼不在身边周旋,官文新仇旧恨一起报,就是不派援军,还对部下说李将军用兵如神,战无不胜,用不到咱们帮忙。而李续宾就在苦等待援中陷入了陈玉成的包围中。
7、而太平军这边统帅陈玉成虽然年轻,但是很早就认识到三河镇的重要,早在1855年就让部将蓝成春在三河镇修筑防御工事,依托河道修了9座砖石堡垒。而太平军就是靠这些堡垒挡住了李续宾的攻势,为陈玉成、李秀成回援争取了时间。1858年11月7日,陈玉成大军赶到三河镇附近,一个星期后李秀成大军截断湘军退路。李续宾陷入太平军包围,最终弹尽粮绝,全军力战而死。
8、其实三河镇之战,李续宾并不是必输无疑,因为湘军和太平军的战损比是1比7,湘军确实悍勇无双。但是蚁多咬死象,湖广总督官文的见死不救,使得李续宾6000人独自大战陈玉成、李秀成10万大军,这怎么打?三河大捷湘军精锐尽丧,就连曾国藩的亲弟弟曾国华都战死沙场,湘军多年之功毁于一旦,推迟了太平天国灭亡的时间。
关于《志愿军存亡之战》剧情解析详细介绍大全集,大渡河战役:红军的生死存亡之战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