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道最后一关的蜀国武将
1、只要他能够掌握好火候,计策得当,完全可以在他们醒悟之前得到更多的地盘。最后不管是谁赢了,孙权都已经捞足了好处,这时候他只要再向西进发,搞掉刘璋,再回过头来和曹操的继承人对抗,就算不能赢也能扛得住。所以才有了华容道事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政治斗争永远走在军事战争前面的结果。
2、所以在接下来的暂时中可以看到赵云和张飞基本上没有使出全力来追杀曹操,而被安排在最后华容道的关羽更是直接将曹操放走。有人说诸葛借天命一说,来故意放走曹操而达到其他的目的。
3、华容道义释曹操,实则是诸葛亮有意为之 诸葛亮七星坛祭风,敲定了赤壁胜势后,立马返回蜀国,安排堵截曹操一事。他先让赵云埋伏在乌林之西、宜都之北,然后让张飞埋伏在葫芦口。最后让大将关羽坐镇华容道口的最后一关。诸葛亮的排兵布阵,看上去设计得天衣无缝,实际上是故意放走曹操。
4、罗贯中以此为背景,创作了《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这个章回。说是诸葛亮算出曹操将从华容道撤兵,便沿途设下三道埋伏,第一道是赵云,第二道是张飞,第三道是关羽。
华容道救了曹操谁?关老爷是忠臣吗?
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
历史上是刘备去华容道去截杀曹操,但去晚了,让曹操逃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改编了,这既体现了关羽的重情重义,也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刘关张之间的情谊。
刘备疯了,举倾国倾城之兵征伐蜀国诸葛亮的战略布局被整盘摆脱,直到刘备死在白帝城,柔弱的蜀汉政党都没恢复体力。说来说去,不幸的逐渐,关羽是第一人!他又在紧要关头,变成收复汉室、占领中原的拦路虎。
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对此,后人有诗云: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这便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关云长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
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并非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不过你要这么问的话,我可以理解成: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为啥没有把曹操至于死地?不知可否?假设场景:孙刘联盟的某位大将(就当是关羽吧),已经带兵把穷途末路的曹操团团包围,只需要手起刀落,就可以带着奸雄的人头回去领赏了。
张辽赶到,一箭射中黄盖肩窝,背着曹操跳下小舟,脱逃而去。张辽结局:曹操死后,曹丕篡汉,南征东吴,被徐盛火攻,曹丕败走,路遇伏兵,张辽来救,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回到许昌,伤重不治而亡。华容道――解救人:关羽 周郎火烧赤壁,曹操大败,败逃北归,路过华容道,被关羽率兵拦住。
诸葛亮为什么要派关羽把守华容道,而不直接捉拿曹操?
1、诸葛亮正是料到关羽会放走曹操,才安排关羽守华容道。当时的实力只有曹操能和孙权一较长短,而曹操如果死在赤壁,那么曹丕就会继承曹操的位置,但曹丕没有曹操的手段,无法稳定北方的局面,直接的后果就是北方再次陷于混乱。
2、有着极强的实力,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被杀死了,那么就会收到曹操集团的猛烈报复,刘备集团是经受不住的,同时如果曹操去世了,那么北方各路诸侯的残余势力一定会再一次揭竿而起,到时候北方又一次会陷入大乱,对刘备集团极为不利,所以诸葛亮让关羽镇守华容道,就是为了放曹操安全离开。
3、孔明有意放走曹操,派关羽守华容道是“占优战略” 孙刘联盟联手在赤壁打败曹操83万大军后,诸葛孔明料定曹操败军会经乌林方向逃回自己的大本营许都,而乌林地带是位于刘备当时的控制范围内。但是,后来的结果却是曹操虽然被关羽堵截于华容道,但关公仍念过去在曹营中享受曹操的优待恩德,最终将曹操放走了。